(四)基层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失业人员调查摸底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在继续完善城市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上,按照“县区有窗口、乡镇有站所、村组有专人”的要求,着重加快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率先在百善、五沟、渠沟、高岳、烈山五镇和8个试点村建立了标准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统一了标识、台帐、制度,配备了办公设施和专兼职人员。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就业平台均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台帐,开通援助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实施送援助进家庭、送政策进社区,社保补贴送到人、就业岗位送上门,开展了“一进三送”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均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宣传图片。印发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管理知识问答宣传资料5多万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困难就业帮扶对象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基本做到了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帮扶248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实现动态为零。
小编特别推荐
小编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