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习俗十二:针者则“输巧”
正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再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盒(梳妆盒),盒里装有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子等,每样一式七份。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过后,姑娘们所制作的工艺品、玩具等
七夕节的习俗十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七夕节来历 | 七夕传说 | 七夕节习俗 | 七夕节活动 | 七夕诗句 |
七夕是哪天 | 七夕礼物 | 七夕节图片 | 七夕祝福语 | 七夕活动策划 |
七夕节来历 | 七夕传说 | 七夕节习俗 | 七夕节活动 | 七夕诗句 |
七夕是哪天 | 七夕礼物 | 七夕节图片 | 七夕祝福语 | 七夕活动策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