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五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高尔基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人类文明文秘杂烩网史伊始,浩如烟海的书籍记载了人类艰苦求索、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揭示自然界奥秘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大多数智慧。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读书其实是在读人生。许许多多的人生。 书中总是汇集了一些独特的魂灵。善于读书,其实是借助读书深深地翻阅自己。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范文六
开学以来,学校倡导读书,形势喜人,教师读书的热情很高,盘点一下,可圈可点的不少。
一是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读书重要,但由于诸多原因,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读书,觉得作用不大,尤其怕影响教学,影响考试成绩。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教师是职业读书人,不读书就不能进步,就不能提高,就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无止境,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那种只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的人必将被淘汰。只有加强读书学习,不断“充电”,用知识武装,才能使自己日益强大起来。有老师感慨地说:“我已经错过了太阳,我不能再错过月亮!”
二是老师们逐步将读书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变成一种基本的习惯,变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语)”,很多人同时读几本书,家里床头放一本,睡觉前看几页;学校案头放一本,一有空就翻阅一下。老师们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集腋成裘,天长日久,终有收获。一个多月的时间,有的老师已经阅读了几十万字的内容,写下了数万字的感悟文章、教育叙事等。
三是阅读内容广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读书的目的在于提高水平、提升能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不少老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大量扎实有效的学习,具体解决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后进生转化、心理健康教育等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学思路更加开阔,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数学老师程新梅老师是我们学校的第一个教师博腕,她开辟的“数学园地”影响很大。几年来,她潜心读书,写下了大量的教育随笔。她在学校开辟的“相约周五”吸引了很多热爱数学的学生和家长参加,是大家十分喜欢“第二快乐课堂”。当然,还有很多老师手不释卷,笔耕不辍,诲人不倦,已经初见成效,小有收获。
学校先后组织了两次“美文阅读”(《阅读提供反思和提炼的能量》《6年后我将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老师们饶有兴趣地仔细阅读,写出了很多有见地、高水平的读后感。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不容回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心浮气躁,消极被动。没有读书习惯,惟知读书之苦、读书之累,却体味不到读书之乐、读书之趣、读书之妙。所以,坐不下来,静不下心,有的或无动于衷,或消极观望。这种人自然教不好学,上不好课。一个不读书学习的人必然浅薄、贫乏,一定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事实正是如此。这种人贪图安逸,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虽是少数,但影响恶劣。
二、读得多,反思少;抄录多,写作少。读书是为解决问题,如果是为了完任务、凑字数,就失去了读书的本义。我们不能把读书功利化、庸俗化,读书与工资无关、与奖金无关。任何带有功利性的阅读都是没有生命和价值的,也是毫无意义的。读书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磨砺,是一种修炼,是一种超越,必须难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读书学习,才能越来越丰富、深刻、厚重、豁达、智慧...... 。
读书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大善事,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再者,为人师者不读书,怎么去教育和引导孩子呢?
小编精心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