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2014年安徽公务员412联考真题(Word版)

  28.默读电视新闻,广告节目文稿的人,比观看电视节目本身的人能记住和回想起更多信息;你鄙视某杂志的价值原则,认可津津有味的读它,如果电视节目出现这种情况,你就看不下去,赶紧换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愿把时间花在不同意的观点上,就不太可能进行反思,实际上对一切东西的质疑都将更为稀少。把两个书面记录摆在一起看,很容易发现不一致处,甚至能辨别出信息之间权威程度的差别;比较两个视频报道就比较麻烦,在被要求从两个互相冲突的电视报道钟佳宜选择时,观众要么依靠直觉,要么依靠观看之前所相信的东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阅读文本比看电视更有助于思考

  B. 信息接收途径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C. 电视有可能使人形成

  D. 喜欢阅读的人比爱看电视的人更冷静

  29.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食物匮乏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首要威胁。由于食物供应的不确定性和食物不能长期保存,人类一直过着饱一顿,饿几顿的生活,能够最大限度有效利用食物的个体具有生存优势。在经历了反复的饥荒选择后,具有生存优势的个体和他们体内的基因,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被保留下来。这些基因能在饱餐一顿后刺激大量分泌胰岛素,从而最大限度地转化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虽然这样做的代价是可能导致肥胖,但它对机体的伤害所造成的生存威胁,却直到中年以后会表现出来,而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的平均寿命不到30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古人的生存环境与现代人完全不同

  B. 人类的生理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食物匮乏是人类长期应对的首要问题

  D. 肥胖与人类生存繁衍的优势基因相关

  30.商标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视觉符号,一定要具有特定含义,并且需要以简洁的形象,鲜明的传达它所具有的特定性息。所以,只具有形象美而不具有丰富内涵的商标是能称为“商标”的,充其量只是一种图案或图形。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每个企业都必然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试图用一种形象涵盖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试图在一枚商标中容纳所有特征,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分析和筛选,提炼出对象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其与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具有鲜明指示性的符号标识。

  这段文字以在说明:

  A. 商标怎样才能呈现企业的独特属性

  B. 商标应该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C. 商标的创造过程对设计师的考验

  D. 丰富的的内涵是对商标的最基本要求

  31.亚洲国家躲过了近年来的全球大萧条,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它为被卷入2008年金融危机。然而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亚洲的债务水平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增长。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有部分合理理由。许多国家的超低息政策鼓励贷款,债务增长是财务增长的自然产物。但值得警惕的是,亚洲国家需要借助更大的债务规模来保持经济增长。这个信号说明,亚洲经济健康状况不想GDP增长速度反应的那样良好。亚洲目前的债务水平总体来说低于欧洲,还处在安全范围内,但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B. 亚洲国家需警惕陷入债务危机

  C. 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后患无穷

  D. 要全面认识超低息贷款政策的利弊

  32.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中诞生,自然地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治理的发育额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地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人类开始无穷无尽的向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的向大地倾倒垃圾。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是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使其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

  这段文字以在强调:

  A. 文明进程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水平未必一致

  B. 人类对大自然的错误态度使其陷入目前的困境

  C. 敬畏自然是正确处理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前提

  D. 人类应当建立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

  I.

  33、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的报告,其中一个与中国有关的数字庞大得令人吃惊:5580亿美元。这是中国从2005年到2015年由于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导致过早死亡而将损失的国民收入估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显示,绝大部分心脏病、中风都与糖尿病有关。在表明问题的严重性后,报告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如果可以在今后十年内将慢性病死亡率在现有趋势基础上每年降低2%,将给中国带来360亿美元的累计经济效益。

  这段文字意在:

  A、强调重视慢性病防治的必要性

  B、呼吁增加在疾病预防方面的投入

  C、说明突发急症与糖尿病的关联性

  D、探索降低慢性病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申论真题 申论答案 面试专题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