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寻找自我
华人在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劳工时期。然而,直到今天,华人作为一个族群离“融入主流”似乎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在逐渐融入的过程中,有人拥抱美国的主流文化,尽显张扬个性。有人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带上了一丝极端的色彩,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极火的“虎妈”蔡美儿。还有人在写作中找到了自我。成为美国常春藤名校理事会中唯一学生理事的华裔二代喻俐雅,很长时间里,在别人问起她是哪国人时,她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她说:“是写作让我走出危机。”
此外,有些华裔二代戏称自己为“国际公民”,“效忠”对象是全人类,而非某个国家。不过,分析认为,这部分人因为成长环境的影响会同时对多种文化产生认同,但内心却很容易陷入对自我身份的彷徨。“国际公民”更像他们对身份认同的逃避。
身份困惑不易解决
最近,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与马里兰大学美籍亚裔中心联合发布的“2011年美国华裔人口动态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美国华裔人口达到363.9万,占美国总人口的1.2%,占美国亚裔人口的比重达到22.2%,比2000年增加33.3%。而且,华裔的收入水平与受教育水平均高于美国平均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前往美国的华人数量也在增加,而且开始呈现新的特点,比如,赴美留学的华人学生年龄趋小,而且,到美国投资的华人增多。
对于许多第一代移民来说,移民是在无数次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然而,华裔二代却注定了从懵懂时便要面对中西方文化的撞击。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华裔二代的身份困惑不会很容易解决。(记者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