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培养模式。
为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我校设计和实施了“三双、四模块、七学段”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建立学校与农业管理部门、涉农企业协同培养运行机制,在招生、培养、学位论文指导、学位授予等各个方面实现共同管理,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研究生实践基地,使学校与行业企业真正成为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共同主体。学校以研究生和导师为依托,以行业企业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问题为选题开展相关论文工作,大力推进服务企业行动。协同培养单位在出导师、出教师、出项目,安排实践岗位、安排工作生活津贴、安排就业等方面落实相关工作。
二是校企“双导多师”联合培养。建立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双导师”制,成立“1+1+N”导师组,由1个校内导师、1个校外导师和多个实践指导教师组成,指导与负责招生、培养、实践、论文、就业等方面的工作。如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贺蓓同学,校内导师为周发明,校外导师为胡绍华,实践指导教师有袁小清、杨文莲、胡绍华。采取“双教师”教学模式,成立“1+X+Y”课程组,由校内专职教师任课程负责人,多个校内专职教师和多个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组开展教学活动。如植物保护领域课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市场化运作的原理与实践》的课程负责人为金晨钟研究员、校内专职教师有李静波、邬腊梅,校外兼职教师有郭海明、唐会联。
三是“双段交替”多岗实践培养。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七个学段,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建立多岗轮换实践制度,在不同类型的联合培养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岗位上完成专业综合实践,使学生对职业领域的多个岗位都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培养适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求的既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具备较强组织管理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生贺蓓同学,2013年5月-6月实践地点:万宝镇人民政府,实践指导老师:袁小清,岗位:党政办主任助理;7月实践地点:湘村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指导老师:杨文莲,岗位:副总经理助理;8月-10月实践地点:娄底市科技局,实践指导老师:胡绍华,岗位:局长助理。
四是设计“四模块”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强化职业需求导向,注重人文与科技相结合,强调以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提高为核心,在公共课、领域主干课、专业技能课等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培养综合素养为目标的人文与科技相结合的专业拓展课程模块。
五是创建“七学段”学期制度。为了突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改革传统的学期制度,由两年四个学期改成了两年七个学段,农忙时学生进入实践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农闲时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第二、三、五学段为理论课学习阶段,第一、四、六、七学段为专业实践阶段和学位论文答辩阶段,二者分段交叉进行,建立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培养路线。
六、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郑老师、陈老师
电话/传真:0738-822767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氐星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417000
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www.huhst.edu.cn/grad/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处
2014年2月25日
2014年考研热点资讯关注 | ||
留学群考研频道为您整理 |
考研调剂信息 | 考研调剂时间 | 考研调剂流程 | 考研调剂系统 | 考研调剂入口 | 考研调剂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