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观点,云南大学教授李红(化名)也赞同。她说,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方式以记忆为主,创新较少,这种教育方式比较适合女性的学习优势和特点,男生逐渐被各级考试淘汰,到了本科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男生少的现象,到了研究生阶段,这个现象就更加突出,尤其是文科。
另外,李红认为,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下,女性往往成为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很多女生为了避免本科之后进入残酷的搏杀,想以提高学历为自己增加砝码,以后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有就业优势,而选择继续读研。“心态上也不够成熟,一些女生读研是为了不用走向社会,继续呆在校园中,呆在父母的羽翼下,能晚一点面对社会就晚一点。”
还有一个原因,很多女生考研是为了“血统”,就是原先的学校档次不高,知名度不高,就考一个211、985高校读研,让“血统”更好,将来就业的砝码含金量增加,这当中还有来自社会的压力。李红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大家认为研究生又开始成为“必读”的学历和背景,很多用人单位盲目地(不顾自己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特点)规定要硕士生甚至博士,因而产生了一种社会倾向,即硕士教育是基本教育,读完本科就应该读研。
“关于社会观念,我多说一句,大学教育是基本教育,研究生教育不是。但现在无论什么岗位什么工作,好像学历越高越好,这恰恰是对人才的浪费,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李红说,很多岗位本科生就可以了,非要研究生,而社会上对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区别又不清楚,很多操作性、实践性岗位招一些学术硕士去做,还不如本科生好用。
李红说,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学术硕士)基本属于博士教育的预备阶段,是为将来读博做准备的。关于这一点,大多数家长和考生根本不知道。专业硕士在国外很普及,现在在国内也开始多起来(2010年开始教育部又推出了40多种专业硕士),就是培养操作型、实践性、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高层次人才的学位类型,但是社会认知度不高,甚至一些学生认为专业硕士比学术硕士低一个档次,不愿意报考。

2015考研信息栏目推荐链接: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