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红火回国进货
两年前,艾琳刚到澳大利亚读研究生时,就决定找兼职。“一开始读语言课程,学费贵得离谱,一周就要400多澳元。加上房租和生活费,一个月的开销要2500澳元。二十好几的人了,花家里的钱,心里不是滋味儿。”
兼职工作开头很顺利,但到了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下,兼职机会大大减少,艾琳也被解雇了。随后她参加过多次面试,结果均不理想。
在一次去面试的路上,艾琳发现有家店在处理货品。售价十几澳元的货物都按照一两澳元的价格处理。当时,她花了一周的生活费进了摆摊生涯中第一批货,主要是首饰,还有些墨镜和皮带,一共200多澳元,整整一旅行箱。然后,艾琳在网上联系和人分租了一个悉尼唐人街夜市的摊位。“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第二天就出夜市了,那天我一夜没合眼。”她说。
在悉尼唐人街夜市场,平均每个一米的摊位交租金125澳元,营业时间为下午2点到晚上11点。由于有人合租,艾琳只要出70澳元。首战告捷,她净赚120澳元,相当于打两天工的收入。自此,艾琳决定长期合租,并且开拓新的市场——在Glebe Market的摊位。现在,她每个周末都可以赚300多澳元,除去生活费外,还有了点余钱。
艾琳开始回国进货,她指着一箱货物对记者说:“这些是我回国进的货,国内货源多,价格便宜。这些东西的成本都在5元人民币左右,在澳大利亚都能卖上10澳元。”她还告诉记者,她来回的机票都是靠摆摊赚来的。
摆摊带来了归属感
有同学不理解艾琳的做法,觉得做这样的小生意,赚不了多少,还累得要命。但艾琳却不以为然。艾琳学习的专业是市场管理,她将摆摊看作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的过程。
“消费者心理、营销策略我都用上了;贴小广告、搞分阶层价格模式,学过的各种营销策略我几乎都试了个遍。我相信实践出真知。而且,去年期末我的市场调查报告得到了全班最高分。”说起双重成就,艾琳更自信了。更重要的是,“这个摊位给了我归属感。”她对记者说,“留学生活往往会缺乏归属感,你永远不晓得前方是什么。也许今天下课回家,就被通知要在几天内搬家,也许刚工作了几天就要被意外解雇了。在异国他乡,至少这个小小的摊位是我的,它给了我心理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