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彦秀(右)
郭之天(左)
异国雨夜看焰火
郭之天
来剑桥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我却很喜欢这里。不比伦敦那样繁华的大都市,剑桥的生活和学习虽然波澜不惊,但也相当充实。除了圣诞节之外,来到剑桥所参与的最盛大的全民活动大概就是焰火之夜了。
焰火之夜是每年的11月5日,今年的焰火之夜可是来得一波三折。本来和一些同学约好了一起前往剑桥西北角的一块公共绿地看焰火,但那天的雨一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中午时,雨下得尤其大,我已经做好了焰火取消的准备。正在哀叹的时候,雨渐渐小了,下午五六时的时候竟然停了,这对我来讲是天大的喜讯。焰火定于晚上7时半开始燃放,我迅速吃了晚饭就拿着相机上路了。
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又下起了雨。正在犹豫要不要打退堂鼓时,我发现身边的人依然镇定自若地往目的地方向前进。小孩子们在人群中打闹,时不时听见有人叫喊“焰火”,我也就随着人潮继续前进。
到达场地的时候,离焰火开始还有近1个小时的时间。在公共绿地的旁边就是各种嘉年华的游戏设施,看来全世界的小孩子玩的游戏都差不多,也就是海盗船、碰碰车、鬼屋等。
绿地上的人越来越多,离焰火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雨也下得越来越大。眼镜片已经被雨水打得看不清楚了,在人挤人的草场上想打伞几乎是不可能的。硬着头皮仰望天空,摘掉眼镜眯着眼睛,期待大家将要为之欢呼的焰火。
虽然焰火本身没有多么出彩,但在那样一个雨夜,经历了种种小挫折,在异国他乡,和周围不认识的人一起庆祝一个节日,实在是太难得的一种体验。
(寄自英国)
(陈阳整理)
回到最初的梦想
敬路月
在澳大利亚大学校园里你能看到各色路人:跳着舞走路的人,肩扛大功率音响走路的人等。在澳大利亚人眼里,这些人并不是“怪人”,这只是他们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而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众对于个人选择过什么样生活的一种包容和尊重。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图书馆,我见到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小个子女生,艰难地在人群里向前走,很巧的是她与我同一个专业。她来自马来西亚,独自在悉尼生活。
在悉尼,我见到的不仅仅是因经济发达而更为完善的残疾人设施,更是大众思想意识里对残疾人的平常心态度。
我时常在想,若我身患疾病,就连日常走路都成问题,我是否有这样的勇气在国外独自生活学习?
这位马来西亚女孩给我的答案是:“对我来说,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事,但我已经习惯,我也不在乎将来会有更多的不容易。我热爱生活,我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不让家人担心。”
我已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抱怨留学生活的不易。当种种困难模糊了我最初来到这里的理由时,我应该回到追逐梦想的原点,包容和尊重自己的选择。
(寄自澳大利亚) (王化云整理)
竹笛声蕴故园情
胡晶坤
离开上海同济大学去日本之前,我去向教了我两年竹笛的老师道别。老师当时说,别忘了将中国的竹笛介绍到日本去。到了日本,课业繁重,竹笛老师的话便也顾不上了,带来的竹笛,也被放置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里。
11月的一天,我正在检查留学生中心教室,正遇上两位日本朋友在策划留学生晚会。我好奇地上前询问:“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吗?”木村说:“是爱知县范围内举办的留学生晚会,我们正在征集节目。晶坤感兴趣吗?”“我会吹中国竹笛哦。”我自信地说。
“中国竹笛?好棒哦,一定要表演给我们看,真是期待!”另一个日本朋友铃木说。“好,我还带着中国竹笛老师的嘱托呢,一定加油!”我干脆地答应下表演的事。
可是,仔细研究了日程才发现,离演出时间只剩一周,十万火急!回到家里,我赶紧翻出被我尘封了大半年的笛子,又尴尬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笛子已经被摔出了一条裂缝,笛膜也已风干发紧,无法出声,备用笛膜也找不到了!幸亏我发现在离我所在的名古屋市不远,有一个叫琵琶岛的小镇上有一家日本笛子乐器店。经过电话联系,店家说可以替我找到笛膜,叫我隔天去取。
虽然日本的笛膜比中国的厚,练习时感觉发声不如之前清脆,但我还是坚持着。选的曲子是女子十二乐坊伴奏版的《茉莉花》──我觉得很能代表中国风的一首民乐。
正式演出那天,怀着准备不足的忐忑,我来到名古屋国际中心。只听主持人说:“下面有请中国留学生晶坤为我们带来笛子曲《茉莉花》。”掌声响起,我慌慌张张地走上舞台,可随着音乐声起,背景打开,悠扬的《茉莉花》响彻在国际中心的大厅里,我的心慢慢平静了,似乎身体也随着音乐荡漾在那优美的旋律中。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当笛声从指尖飞出时,我想起了茉莉飘香的江南,想起了同济竹笛老师的长衫,不知台下的日本观众,能否体会这笛声中蕴含的故园情?
(寄自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