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辽宁全国统一高考语文卷(真题)

2013-04-25 17:32:31 辽宁高考试题高考重点

9.【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0.【考点】考查识记名篇名句
【解析】第一句中注意“藻荇”的字形,第二句中注意“晦朔”“蟪蛄”的字形,第三句中注意“幽”的字形。
【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2)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方法点拨】名篇名句的背诵,功夫要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识记准确。
11. (1) 【考点】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解析】B项并没有形容身体长得快的意思。C项“语言平实”“情节跌宕起伏”“叙事手法新颖”的分析都不够恰当。D项“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的分析是错误的。爷爷专注看染布,起初是对染布有兴趣,后来大灾后才成为爷爷谋生的职业。
【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
(2) 【考点】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解析】这是一句有关人物的动作描写。动作是人物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体会时要结合上下文,尤其要考虑败家父亲对爷爷的影响。
【答案】(6分)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
分析: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答出心态给2分,每点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要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 【考点】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析】题目中“嚼黄豆”是小说主要人物的一个习惯动作,而且问的是“在全文”有何作用,因些回答本题除考虑到结构上起到线索的作用外,主要应围绕小说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来分析。
【答案】(6分)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和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最后的黄豆”既是“爷爷”留给我的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也是“爷爷”留下的人生教训。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像小说中的父亲,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到头来也只能挥霍一空。题目中“最后”可谓“题眼”,引人深思。
【答案】(8分)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启示二:就亲情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答出寓意每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论述启示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启示或其他启示进行论述,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
【方法点拨】本题借对小说标题的探究来探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解析时既要紧扣文本内容,又要根据要求联系现实谈出自我的感悟。探究时应注意选择“最深的一点”。
12. (1) 【考点】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解析】A与C可以说是相对项,A项中“全方位”分析错,本文只是“择取”。E项原文第二段第三行“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并非“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D项“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有误。
【答案】(5分)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
(2) 【考点】考查概括中心意思。
【解析】题目中“如何”“理论家”“实践者”“协调统一”是重点词。应先解释清楚二者各自的具体内容,然后分析二者关系。具体作答时还要关注题干中的“结合全文概述”。
辽宁高考语文试题 辽宁高考数学试题 辽宁高考英语试题 辽宁高考理综试题 辽宁高考文综试题
辽宁高考语文答案 辽宁高考数学答案 辽宁高考英语答案 辽宁高考理综答案 辽宁高考文综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2020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高考选择题答题技巧

语文高考选择题

2020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图片版)

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卷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