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答案】117。解析:三级等差数列。
102.【答案】123。解析7 7 9 17 43 (123)
0 2 8 26 (80)
2 6 18 (54)
4 12 (36) 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103.【答案】341。解析:各项依次为1×3,3×3,5×7,7×13,9×21,(11×31)。第一个乘数组成等差数列。第二个乘数组成二级等差数列。
104. 【答案】 分子组成二级等差数列。分母相邻两项之差依次为1,2,4,8,16。
105. 【答案】1079。解析:153 179 227 321 533 (1079)
26 48 94 212 (546)
22 46 118 (334)
24 72 (216) 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106. 【全部】。解析:略。
107. 【答案】50.解析:最后一位数是奇数,那么可从1、3、5、7、9种任选一个,有5种选择,倒数第二位有0-9共10种选择,那么最都要试5×10=50次。
108. 【答案】0。解析:由于6个数各不相同,那么年份是09,月份只可能是12,而如果这样,具体的日期必须以"3"字开头,一个不可能超过31天,故没有符合要求的日期。
109. 【答案】87。解析:代入排除。
110. 【答案】14。解析:甲效率1/20,乙效率1/10,甲乙每人工作一天(即一个循环)效率1/20+1/10=3/20,那么需要,6个这样的循环,还剩2/20的工作量,那么还需甲工作一天,乙工作半天可完成,故共需14天。
111. 【答案】240。设数量为a,则有:a/2+a/3-(2a×2/5)=4,解得a=120,故共有240个萝卜。
112.【答案】10。解析:由题意:3a+7b+c=32……(×),4a+10b+c=43……(××)相减得a+3b=11,代入(×),可得a+b+c=10。
113. 【答案】15%,解析设溶量A,第一次蒸发水B,所求X,有:(A-B)×10%=(A-2B)×12%=(A-3B)×X,解得X=15%。
114. 【答案】12。解析:代入法。
115. 【答案】132132。解析:C(12,2)×C(13,3)×7=132132。(注:具体计算用尾数法)。
116. 【答案】16。由A+B+C=AYBYC+AI B+BI C+AI C-AI BI C 知:所求为:290+24+70+36404=16。
117. 【答案】3600。设总数为A,则有A/5+A/4+A/3+3900=A,解得A=18000,A/5=3600。
118. 【答案】22。解析:由题意,要使第4都多人参加活动尽量多,那么前三组必须是1、2、3且后四组人数差距最小,那么只可能是1、2、3、22、23、24、25。
119.【答案】 (2/5)。解析:牛吃草问题。(12-x)×20=(15-x)×15=[15(1-B)-x]×30,解得B=2/5。
120. 【答案】M13。解析K是第11个字母,那么K班有学生:15+(11-1)=25人,前K班有学生11(15+25)/2=220,还剩36人同,而第L班有23人同,故256人编号M13。
121. 【答案】B。5
解析:1-8月空气合格天数超过的月份为1、2、6、7、8,即5个月。
122. 【答案】A 22
解析:1-8月空气合格天数有(15+7)+(23+3)+(17+2)+(16+3)+13+24+(23+3)+(16+14)=179天,月平均179&pide;8≈22天。
123. 【答案】C完成进度提前。
解析:由122题计算知,1-8月空气合格天数共有179天,按全年达标计划1-8月应该有256&pide;12×8≈171天,则计划完成进度提前。
124. 【答案】D 下降了12%。
解析:第一季度空气达标天数为(15+7)+(23+3)+(17+2)=67天,第二季度达标天数为(16+3)+13=24=56天,两个季度天数都是91天,则第二季度的空气达标天数与第一季度相比下降了同,下降幅度为(67-56)&pide;91=12.1%
125. 【答案】B 各月份空气质量相差不大
解析:A,3-5月份空气达标天数不到20天同,正确。C,8月份只有一天不达标,正确。D,只有5月份的空气达标天数是13天小于15天,正确。只有B,错误比较明显。
126. 【答案】A。 4744
解析:外出从业的女性劳动力人数约为8434&pide;64%×(1-64%)=4744万。
127. 【答案】C. 51.5%
解析:三大产业的比重加起来等于1,则第三产业比重为1-4.2%-44.3%=51.5%
128. 【答案】D 4782
解析:根据假设,全国男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比例就是56.7%人数为8434×56.7%=4782。
129. 【答案】C 各地区的劳动力流向主要取决于本地的生活习惯
解析:A,从全国来看,外出劳动力半数以上从事第二产业。B,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只有18.6%和17.4%的劳动力出省打工。D,明显看出,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倾向相似,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倾向相似,但都有差别,只有C,各地区的劳动力流向是否取决于本地的生活习惯在题干中没有指出,也无法确定。
130. 【答案】A 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对从业地的选择差异最小。
解析:A,正确。B,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为1-8.7%-1.3%=90%,但我们不知道男性劳动者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则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劳动者人数是无法计算的,错误。C,题干资料中没有体现出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大部分流向东部和东北地区,错误。D,高历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的比重是比较小的,所以D项也不能确定。
131. 【答案】B 第二季度。
解析:从表中第二列可以看出第二季度的货物吞吐量均高于910,且该年度的最大吞吐量也在该季度。
132.【答案】C 12。
解析:从表中第二列可以看出,2007年有9个月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高于900万吨,表中第四列,后项减前项,可知2006年的第四季度三个月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均高于900万吨,因此,共有12个。
133. 【答案】A 5月
解析:2006年、2007年两年5月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人:5.3、8.4;6月的为:5.6、8.9;7月的为:6.1、8.8;8月的为:6.4、9.8,可见,5月的增长量最多且基本量最小,所以,5月的同比增长率最高。
增长量4、8月都超过3、5月份的增长率为3.1&pide;5.3=58.5%,8月份的增长率为3.4&pide;6.4=53.1%。
134. 【答案】A 2。
解析: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全年平均水平是:10859.1&pide;12≈904.9,集装箱吞吐量的全年平均水平是:105.7&pide;12≈8.8,因此只有1月和2月符合。
135. 【答案】D 2007年第四季度的所有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均比上一年同期有所下降。
解析:A,2006年前三个月的累计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379.6万吨,很明显,月均吞吐量不到800万吨;B中集装箱吞吐量都低于全年平均水平;C中只有5月和6月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低于6万TEU。
136. 【答案】B 14.43%。
解析: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100.78万元,2006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1818&pide;(220868&pide;(1+7%))≈88.07万元,所以同比增长率为:(100.78-88.07)&pide;88.07≈14.43%。
137. 【答案】D 2007年的成交金额未能实现比1996年翻三番的目标。
解析:2001年比上一年的增长率大于2002年,则增长率也大于2002年,A、B错误。C,1996年至2007年平均成交金额约为995亿元,错误,只有D很明显是正确的。
138. 【答案】B 技术咨询5%,技术开发39%,技术转让18%,技术服务38%。
解析:只计算技术咨询的即可。90&pide;(1+5.9%)&pide;1818≈5%。
139. 【答案】B 42.9%
解析:2006年技术秘密合同成交金额为1008&pide;(1+29.2%)=780.2亿元,其占全国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比重是780.2&pide;1818≈42.9%。
140. 【答案】D 如果保持2007年的增速,全国技术合同的成交总额将在2010年突破3500亿元。
解析:A,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同平均每项的成交金额不足100万元,小于全部技术合同的平均每项成交金额,则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同平均每项的成交金额不可能是最高的;B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合同总数为220868-73320-11474=136074,显然多余总数的一半;C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成交金额的同比增长为5.9%,低于10%。
勘误: 09年行测真题 题目选项与答案选项不一致,将
第7题答案选项改为C
第9题答案选项改为D
第44题答案选项改为C
第46题答案选项改为D
第75题答案选项改为D
第79题答案选项改为D
国考笔试真题 | 国考笔试真题答案 | 国考面试真题 | 公考半月谈 | 公务员考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