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固体
16.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17.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A.胆汁( ) B.唾液( )
C.血液( ) D.胃液( )
18.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19.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2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21.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
D |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22.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碳酸钠 B.可能有氢氧化钠
C.一定有碳酸钙 D.可能有氢氧化钙
2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24.一定温度下,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固体X与气体Y反应。生成气态产物,当改变温度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重新生成X和Y。
利用上述反应原理装置,对含杂质的固体Co进行提纯(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固) (气) (气) (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1中的温度为600℃
B.容器2中的固体是纯净的 C.该装置最终导出的气体是 和 D.固体 从容器1到容器2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语文试题 | 数学试题 | 英语试题 | 政治试题 | 物理试题 | 化学试题 | 历史试题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