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金匮要略原文栏目,提供与金匮要略原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淮南子》要略原文及译文

淮南子要略原文 淮南子要略译文

  以下是留学群编辑为您整理的《淮南子》要略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m.liuxuequn.com/guoxue/)查看。

  要略

  作者:刘安及门客 撰

  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 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 大宗,惧为人之惽惽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 末也。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故 著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坠形》、有《时则》、 有《览冥》、有《精神》、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 有《道应》、有《氾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 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也。

  《原道》者,卢牟六合,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 轸,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富,动静之利害。诚通其志,浩 然可以大观矣。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 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执其大指,以内治五藏,瀸濇肌肤,被服法则,而 与之终身,所以应待万方,鉴耦百变也。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

  《俶真》者,穷逐终始之化,嬴垀有无之精,离别万物之变,合同死生之 形。使人遗物反己,审仁义之间,通同异之理,观至德之统,知变化之纪,说符 玄妙之中,通回造化之母也。

  《天文》者,所以和阴阳之气,理日月之光,节开塞之时,列星辰之行,知 逆顺之变,避忌讳之殃,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使人有以仰天承顺,而不乱 其常者也。

  《地形》者,所以穷南北之修,极东西之广,经山陵之形,区川谷之居,明 万物之主,知生类之众,列山渊之数,规远近之路。使人通回周备,不可动以物, 不可惊以怪者也。

  《时则》者,所以上因天时,下尽地力,据度行当,合诸人则,形十二节, 以为法式,终而复始,转于无极,因循仿依,以知祸福,操舍开塞,各有龙忌, 发号施令,以时教期。使君人者知所以从事。

  《览冥》者,所以言至精之通九天也,至微之沦无形也,纯粹之入至清也, 昭昭之通冥冥也。乃始揽物引类,览取挢掇,浸想宵类,物之可以喻意象形者, 乃以穿通窘滞,决渎壅塞,引人之意,系之无极,乃以明物类之感,同气之应, 阴阳之合,形埒之朕,所以令人远观博见者也。

  《精神》者,所以原本人之所由生,而晓寤其形骸九窍,取象与天,合同其 血气,与雷霆风雨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并明,审死生之分,别同异之迹,节 动静之机,以反其性命之宗,所以使人爱养其精神,抚静其魂魄,不以物易己, 紧守虚无之宅者也。

  《本经》者,所以明大圣之德,通维初之道,埒略衰世古今之变,以褒先世 之隆盛,而贬末世之曲政也。所以使人黜耳目之聪明,精神之感动,樽流遁之观, 节养性之和,分帝王之操,列小大之差者也。

  《主术》者,君人之事也。所以因作任督责,使群臣各尽其能也。明摄权操 柄,以制群下,提名责实,考之参伍,所以使人主秉数持要,不妄喜怒也。其数 直施而正邪,外私而立公,使百官条通而辐辏,各务其业,人致其功。此主术之 明也。

  《缪称》者,破碎道德之论,差次仁义之分,略杂人间之事,总同乎神明之 德,假象取耦,以相譬喻,断短为节,以应小具。所...

与金匮要略原文相关的国学经典

青龙金匮是什么意思?青龙金匮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

成语名称:青龙金匮 qīng lóng jīn kuì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青龙金匮】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青龙金匮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青龙金匮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百科解释如下:

名称:青龙金匮

  拼音:qīng lóng jīn kuì

  解释: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373013.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429355.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

与金匮要略原文相关的成语大全

金匮石室是什么意思?金匮石室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

成语名称:金匮石室 jīn guì shí shì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金匮石室】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金匮石室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金匮石室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例句] 自老聃写书征藏,以诒孔氏,然后竹帛下庶人,六籍既定,诸书复稍稍出~间。(章炳麟《订孔上》)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 出处

英汉词典解释

&gt&gt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出处[回目录]

   [英] the rooms of gold and stones (the rooms for safekeeping important documents in ancient China)

  金匮石室,古代国家秘藏重要文书的地方。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宋˙陆游˙会稽志序:上参禹贡,下考太史公及历代史金匮石室之藏,旁及尔雅、本草、道释之书。亦作石室金匮。

简介

  石室金匮,中国古代保管重要档案的处所和装具。又作金匮石室。匮通馈、柜。金匮指用金属封缄的柜子,石室即用石头修筑的房子。西周成王时周公曾纳书于“金縢之匮”。秦汉时期,已有石室金匮的记载:《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述秦朝“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汉书·高帝纪》记有“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并注明“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缄封之:保慎之义”。可见,以石室金匮保管档案已成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明代更重视以石室金匮保护档案史籍,《明洪武实录》卷七十七记:“今起居注纪言纪事藏之金匮,是为实录”,“其台省府宜各置铜匮,藏钦录簿,以备稽考”。弘治五年(1492),在文渊阁附近建重楼,不用木植,只用砖石,将各朝实录、玉牒以及关系国家大事的重要文书,盛入铜柜,放入楼的上层;把诏册、制诰、行礼仪注、前朝遗文旧事,以及可备纂修全史用的内府衙门所藏文书,放在下层。《明史稿》志七十四《艺文》一又有“金匮石室之储”的记载。嘉靖十三年(1534),按石室金匮之制建造皇史宬, 成为明、清两代收藏实录、圣训等重要典籍档案的处所 (见图皇史宬内贮藏档案的金匮)。这是保存至今最完好的石室金匮实物。

清代的金匮石室

  到了清代雍正朝目睹了康熙废立太子和诸皇子争储斗争的雍正,深知建储一事如不妥善解决,清朝政权将永无宁日。因此,他在登基不久的雍正元年(1723年)便创建了“秘密建储”制度。方法是:由皇帝宣布太子人选已定,但不公开其名,只将其名写于密诏;密诏一式两份,一份带在身边,一份封存在建储匣内,置于乾清宫正间宝座上方的“正大光明”匾后;皇帝死后,顾命大臣会同廷臣核看两份密...

2016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备考要略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备考要略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考试经验

  作为一个曾经参加过从业资格的我来说,这种考试的心得与经验体会是极其重要的,下面就跟留学群银行专业资格考试的小编我学习几招,帮你考试“一击制敌”。

  第一,要有时间保证,时间就是让你考试成功“到岸”的有力保证。参加考试者,大多数一天八小时需要上班,有些同志还时常加班加点。我在银行搞信贷工作,但我没有因为学习而请过假,没有因为学习 而影响过单位的正常工作。我采用的方法是:“上班时间努力工作,不看书;下班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看书上。”因为工作时间即使你把书摆在办公桌上,也会 因为各种事务牵扯的无法安心看书,这样既影响工作,又难以达到学习的效果。你要把学习的劲头积攒到下班以后。我当时就为自己定了早晨5:30起床学习到 7:00,中午不休息,晚上学习到12:00.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如果有毅力,原来饭后就发困的生活习惯,就会逐渐改变成越看越有精神。当然,大家都有体 会,即使时间上有了保证,但有时由于心情烦乱,可能看不进去,坐了四个小时,可能只有一个小时真正起了作用,而其它时间却在“走思”。我就有过在单位工作 到很晚才回家看书,感觉自己的时间很少,而急得想哭的经历。诸葛亮说过:“夫学,欲静也。非静无以成学。”对此,你更需要去挤时间,用时间来调整心态,用 时间来保证学习效果。

  第二,要有学习计划,计划是考试顺利“到岸”的航线。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订个学习计划,是自我加压的一种方式。订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每天看哪几本书,看几章,作多少题。遇到加班加点等特殊情况,白天 没有完成计划,晚上就要开夜车补上。原计划只能超额完成,不能往后推拖,以免产生懒惰情绪。同时处理好眼前计划与长远计划之间的关系。总之,通过订计划, 使自己的学习变得条理有序,而避免急躁。

  第三,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方法就是让你走向成功一条捷径。许多考生,为了使自己能够背过有关内容,而采取抄书法。我以前参加其他考试时,也采取过这种方法,一页一页的抄重点, 信奉“背十遍不如抄一遍”的原则,死记硬背,常常是在考试前才把整本书看了一遍。但效果并不好,通过在考试过程中不断向考高分的同学学习经验,渐渐摸索出 了“翻书法”,要多翻几遍书,第一遍你可能只背过了一小部分,但第二遍时比第一遍多了一些,以后越来越多,翻一遍所用的时间则会越来越少,书会变得越来越薄。这就好比认识一个人,刚开始见面只知道大概,但见面的次数多,你就会对他越来越了解。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其实很多知识并非死记硬背可以解决的。有的法定期限,你背了好多遍可能仍旧记不牢。但若你亲自参与处理了一起涉及此内容的案件,你就会对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还有一 些法条,如果你在办案中应用过,就会记得非常牢固。要在参与案件中系统地学习相关的内容,不要单纯地闭门造车,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应 用于实践。所以,应尽一切可能广泛地涉猎各种案件,从实践中学习。

  各个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为了最终通过资格考试,你一定要下苦功,相信“功到自然成”,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勇敢地去面对它,想方设法去战胜它。

  经验仅仅是给你提供一条道路,最终上战场的还是你们,而小编我则负责为你擦剑磨枪,我相信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最后祝考生们披荆斩棘,得偿所愿。

  属于您的

珠林墨妙三唐字 金匮文高二汉风

圣教序

珠林墨妙三唐字

金匮文高二汉风

来源:不祥

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翻译 爱莲说原文全文 关于爱莲说原文

  莲花自古以来都是纯洁的象征,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爱莲说》吧,多去积累一些知识吧!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翻译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爱莲说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

国殇原文

国殇 国殇原文

  此诗歌颂了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您整理的国殇原文,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国殇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文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箭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埋定车轮呵拉住战马,拿过玉槌呵擂动鼓点。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既已出征呵就没想过要回返,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


过秦论原文翻译

过秦论 过秦论原文 关于过秦论翻译

  通过对过秦论的阅读,我们能够明白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因此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以下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秦论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过秦论原文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翻译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着像卷席子一样卷走天下,像包包裹一样包走九州,像装口袋一样装走四海,吞并八方荒远之地的意图。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