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游词颐和园的导游词 ⏤
仁寿殿在清漪园时期成为勤政殿,乾隆之意是游览皇家苑囿之时不忘政务。1860年勤政殿被焚毁,1886年慈禧重新修建,改名仁寿殿,意为仁者寿,慈禧在此垂帘听政。
勤政殿原来为九开间大殿(大殿在张廷彦的《庆典图》里是九开间),颐和园时期改为七开间,规模明显缩小了(很可能是张廷彦绘画错误)。另外1886年慈禧将摩尔根园(现在的北京大学内)的寿星石移来,正好作为仁寿门内的影壁,寿星石也和仁寿殿寓意相同都是寿。由于摩尔根园明代是“石痴”米万钟的宅院,后康熙改为弘雅园,乾隆时期赐给和珅改为淑春园,和珅倒台后又改为了摩尔根园。所以此寿星石到底是勺园主人之物还是后来其他主人之物已经无从考察,只好戏说此石原来为“石痴”米万钟所有了。
另外仁寿殿前还有一尊铜麒麟和四块儿太湖石,太湖石和铜麒麟均是圆明园遗物,是1937年从圆明园遗址移来,麒麟原是长春园二宫门前的遗物,四块儿太湖石是圆明园水木明瑟之物,名曰四季石,现在西南角的太湖石上还有乾隆九年(1744年)的题诗,1744年清漪园还未建设(1750年开始建设的)。
铜麒麟运来时俩只前腿损坏失踪,现在看到的是后来重新补修上的,现在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前腿的接痕。
⏤ 导游词颐和园的导游词 ⏤
各位游客:
大家好!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__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