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学校导游词范文300字左右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叫小米,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雨。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的地方是世界闻名的赵州桥。
首先,让我给你们讲一讲赵州桥的来历吧!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至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你们看,赵州桥的桥长五十多米,宽九米多,这么长的桥,全部是用石头砌成的。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两端各有两个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洪水的时候,洪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里面流过去。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的两端有石栏,石栏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水花;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好像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游客们,你们是不是,被赵州桥的外形吸引住了,其实赵州桥的建造更包含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现在已经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了,它成了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第二篇 学校导游词范文300字左右
北大燕园其实是原来燕京大学的校址,但是很多北大学生对此段历史知之甚少,然而最近有很多团体来北大参观,最让人神往的莫过于未名博雅的秀丽景色,如不能让参观者知道关于这个园子的真实历史,实在让人惭愧,谨以此文分享给愿意做导游的学生,希望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为这个校园增添光彩!
西校门
西校门是北京大学原来的正门。因为是校友1920_年捐资所建,故也称作校友门。1920_年3月15日,燕大正式挂匾,同时举办男女两校合并的联欢会,合并仪式由蔡元培主持,校门上燕京大学的牌匾为他所题。
西门华表
这两座华表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遗物之一,当年被安放在安佑宫琉璃坊前。在清末民初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有记载曰:“鸿慈永祜,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民国十四年犹及见之。闻人言:今已为燕京大学所取。”根据这段记载,这两座华表至迟当建于乾隆七年(1742)。至于如何从圆明园移到燕园,当年的《燕京大学校刊》曾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称移此华表时,曾“商诸圆明园之主管者,拟将此石柱移归本校保存,并经地方当事人之认可,遂鸠工起运,陆续移来三座”,“国立北平图书馆落成,商准北平市政府,将存放天安门前之石柱移归该馆,同时函商本校,请将所存之三柱移赠其一,当即准如所请,函报市政府备案,并声明尚存二柱,仍由本校保存,旋得市政府认可,於是本校行政执行委员会乃决议将此二柱竖立於贝公楼前,以资瞻仰。此项竖立费及配制柱顶之镇物费,为数约一千数百元。”但是仔细观察一下这对华表,会发现一粗一细,并非一对。原来1920_年燕京大学建校舍时,只从圆明园运来了三根,第四根却被运到城里,1931年曾横卧在天安门前道南。当北京图书馆建文津街新馆时,欲将燕大多余的一根华表搬走与天安门前的另一根合成一对,不料搬运时阴错阳差,结果燕大和北图的华表皆不成对,成就了这一桩趣事。
贝公楼(Bashford Hall):
燕大的主楼,即现在北大的办公楼,称为贝公楼,是为纪念美以美会会督贝施德(又译贝施福),1920_年落成时的英文名即为BashfordHall。燕京大学的前身是美国美以美教会开办的汇文大学。其首任校长李安德是丁韪良的一位密友,当李安德于1893年因病去世以后,包括丁韪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