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不少知识,请问你们知道小数中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吗?(小数点);老师今天就以“小数点”为主角来跟大家一起学习,看看他为何如此重要?先请同学位认真观察下面的题目。
   【课件】出示: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如下:(丁长帅13.4米 楚庆飞1.41米马天文0.14米),请你看看这些数据有何不正确的问题吗?
   生1:(笑)丁长帅的身高比房子还高,不可能吧!
   生2:马天文只有0.14米(用手比),也不对。
   师:两个写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生:小数点写错了位置,13.4米应是1.34米(向左移动一位);0.14米应是1.4米(向右移动一位)
   2、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变化呢?这里面有何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大家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武器,叫什么?下面请同学们一边看屏幕,一边听故事《西游记》,在听和看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思考:小数点移动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展示)
   (话说孙悟空和他师傅一行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到:“猴头,交出唐僧!” 孙悟空大声喊道:“休想!看我金箍棒!”于是从耳朵里掏出一根只有0.009米长的金箍棒, 妖怪觉得很奇怪,想:这么短有什么用? 孙悟空嘿嘿一笑,对着金箍棒轻轻吹了一口气, 金箍棒从0.009米变成0.09米,接着又吹了一口气, 金箍棒从0.09米变成0.9米,吹第三口气的时候, 金箍棒从0.9米变成9米,孙悟空喊道:“看棒!”, 金箍棒重重的砸在妖怪身上,把妖怪打死了。)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0.009米=
   0.09米=
   0.9米=
   9米=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感受金箍棒的长短,我们先把这四个小数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的数,谁来说说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师: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一组式子,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完成p61左边的填空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