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20个时间段的学习和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有助于反思和总结经验。良好的总结能够提升我们的思维方式,强化成绩的认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院“十二五”总结报告,供大家参考。
学院十二五总结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教师的流动性较大,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区里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在学校转为民办学校以后都相继调入了市区重点学校;其次,近几年来青年教师的增多使我校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另外由于学校生源逐年下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学生的能力。因此,利用校本培训,如何尽快培养适应我校教学的优秀教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二、经验与做法
“一所学校的起步发展,其灵魂、内涵、根基一定是教师。校领导班子早已形成共识。为确保学校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我校非常重视塑造积极向上的教师文化,凸现园丁精神。
1、通过校本研究建立学习共同体
幸福课堂建设立项以来,我校以教研沙龙的形式,组织专家引领下的校内同侪研讨,在幸福课堂教研沙龙中,教师们认真倾听,深度思考,围绕课题组专家提出的我校幸福课堂建设的关键节点——“教师即时评价”、“生生评价”、“质疑能力培养”、“小老师教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设置学习障碍”、“集体动力学”等诸多问题,发表看法、提出疑问。如韦宏老师与区教授重新演绎了提问法,教师们感受到新课程下提问法完全可以有新的内涵;朱文蕾老师对“课堂竞争机制”进行了精彩的解说;顾晨曦老师就学生“自主”中的问题引发各种热议。通过观课、说课、评课,围绕具体的课例展开分析和交流,执教者谈教学体验,听课者进行评价和思考,教学优势互补、疑难问题共求索。
2、通过公开课提升科研氛围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初一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举行了“幸福课堂建设”专题研究公开课,面向全区老师,延请杨浦区和浦东新区教研员、华东师大教育科学院的课程教学专家,通过呈现相关的教学设计思路、呈现学生学习行为(如生生互评、小组分享与同桌互批、学案应用等)和教师教学行为(如组织生生互评、即时评价、元认知教学、课外资源引入、课堂质疑生成等)的新质样貌,检验控附幸福课堂建设的初步成效。每次展示课,都受到了教研员和专家的肯定,也使我们感受到课堂真实的向好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通过改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构建幸福课堂建设中,教师是播种幸福的源泉,我校首先采取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逐步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策略。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学案,通过这个平台来培养学生自主和主动的学习方式与习惯;其次是评价机制优化的策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自主思考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习理解,在聆听、理解过程中来发展的学习自尊,提高学习的能动性,共同体验成长和进步的幸福感。
一年多来,随着幸福课堂的研究与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增加了,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4、通过绿色评价指标,推动项目发展华师大课程系研究生张萍、张艳霞、鹿春阳来我校分别进行了《基于绿色评价的学案教学研究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