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报告的价值。大多数报告通常是在事件完成或发生后撰写的。很多人提到写报告时会感到困惑。为此,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7篇土质分析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 土质分析实习报告范文 ⏤
一、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3日~20xx年6月27日
二、实习地点
阳泉矿区。主要路线为:水泉沟线;狮脑山线;娘子关线;
三、实习目的
在《普通地质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普地认识学习,以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了解及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充实课堂所学的地质基础知识,加深对地质学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为继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通过实习,学会对典型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实习报告的编写。培养学习独立思考,注重实践、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实习内容
1、实习区概况
本区位于太行山北段刘备山的南麓,由于地壳长期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切割较深,沟壑纵横,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中低山地貌。井田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北部边界处,海拔,最低点位于南部的桃河,海拔为最大相对高差为。
本区属于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区域北部东段蜿蜒横亘的低山山脉为区域分水岭,岭南为桃河水系,岭北为温河水系,桃河从井田南边界外通过,桃河河床坡度平均为1%,流量平均为3/s,夏秋季一般较大,可达2-3 m3/s,干旱季节多干涸或仅有细流,雨季有洪流。
2、实习区地层特征:
通过水泉沟线和狮脑山线的观察,我把实习区地层总结如下: 区内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
埋藏于井田深部,为煤系地层之基底,由深灰色层状石灰岩和泥灰岩组成,中部夹角砾状石灰岩组成,厚度100m左右。
(2)石炭系
中统本溪组(C2 b)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为灰黑色,黑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灰色铝土质粘土岩及3层深灰色石灰岩组成。本组厚度,平均。
上统太原组(C3b):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根据本组沉积旋回特征可分为三段。
下段:为灰褐色中厚层细-中粒砂岩,灰黑色、黑色砂质泥岩、泥(页)岩、夹煤层。底部有一层灰白色细砂岩(标志层K1),厚度,平均厚度。所夹煤层编号15、14号,其中15号煤层为可采煤层,14号为不可采煤层。本段厚度为,平均厚度为。
中段:为灰黑色、黑色粉砂岩、黑色砂质泥岩、泥(页)岩、夹三层青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和3层煤层。三层石灰岩为区内的标志层,自下而上为K2灰岩(俗称“四节石灰岩”)、K3灰岩(俗称“钱石灰岩”),K4灰岩(俗称“猴石灰岩”)。K2灰岩中一般有泥(页)岩夹层,厚,平均。K3灰岩位于K2灰岩之上约15m左右,厚度,平均。K4灰位于K3灰岩之上约19m,厚平均左右。煤层编号自下而上为13、12、11号,其中12号煤层为可开采煤层,其他煤层为不可采煤层。本段厚度,平均厚度。
上段:为褐色中厚细粒砂岩、粉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