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冬无雪,乍暖还寒。就在二月的一天清晨,推开窗门,久违的清新空气迎面而来。即便天色迷蒙,但那满目的银白色早已在第一秒将欣喜映射上人们的脸颊,整个城市发出一声响彻天空的惊叹:下雪了!
(1)有人说,这场春雪涤荡了北京天空和人们内心的阴霾,这个世界因雪的修饰和衬托而变得格外美丽,所以雪是美容师。
(2)有人说,雪的另一面是对真相的掩盖,行走在雪地上,我们不知道哪里是平坦的路,哪里是潜伏着的陷阱。
(3)也有人说,2008年南方的那场灾难也由雪而来。所以雪是这个世界最无情最冰冷的破坏者。
(4)也有人说,雪外表冰冷,而内里“火热”。你看,雪被下有酣眠的春草,江河中有它倾心的投入……
(5)还有人说,雪温湿了多少文人骚客的心灵,催生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6)还有人说,中国人自古对雪就情独钟,雪的品格似乎就是他们的品格,雪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追求的精神。
(7)还有人说,也不尽然,易溶解、易污染、易变化也是它的特性……
……
老师说,大家的认识都很好,请同学们再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事物也和雪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呢?
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800字。
审题立意参考及范文
1.综合分析材料,通过对兔子的行为与结果的关系,鸭教练的认识,青蛙和仙鹤的评论,不难看出,这则材料的中心是鼓励发挥特长,发展优势。或者说,是在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力求全面发展。材料作文都有一个核心立意,这一点从这篇作文的要求“选准角度”中可以体会出来。所以说,材料作文重在审题。
2.从材料来看,它没有明显的主题词和主题句。但我们可以抓住这样一些短语并将它们与相应的结果结合起来并进行思考,如 “非常奇怪”“疑惑不解”“没有轻易地放过” “认真的分析比较”。于是我们可抓住故事的意义就是,真理的发现,离不开“好奇”“思索”“比较分析”,还可得出诸如“重视生活中的细节”“凡事要细心认真”等认识。重点有两点,一是看能否写出“识见”,二是看是否分析得深刻。
3.此题提示明显,一是抓“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这是两个不同的思考与立意点。二是抓“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这一句子,实际是论辨文体。
4.就这一材料来说,比较单一,就是“板桥体”现象。这一现象的表明艺术创造,不仅要模仿,还要重创造。不能失却个性与风格。书法艺术创作如此,其它亦然。只要抓住这一立意指向,所谈的方面和角度可自由选择。
5.这篇材料有三个关键词:绿叶、根、情意。注意分析前两个词语的比喻义,抓住两者间的关系,并扣住“情意”这一点。立意点在感恩,其突破口是“你”的确定,“我”也要融进去。从文体写为人物故事要好些,也可写成多片断体叙事散文,还可写成抒情散文。
6.“兽首拍卖”,曾一度成为全球主要是国人高度关注的事件。“兽首拍卖”大致情形是这样的:08年10月,佳士得宣布, 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消息传出后,引发中国民众热议,近百人组成律师团追索。09年2月24日,法国法院批准拍卖。2月26日,蔡铭超拍得铜像,但称因拍品无法入境而不付款。对这一热...